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4-04-22 访问量:1377 |
立足课堂展新貌,聚焦单元共研教——扬州市中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大单元教学活动初中专场
凝心聚力春风暖,奋蹄扬鞭正当时。为贯彻落实扬州市教育局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月18日,扬州市中学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开展初中专场大单元公开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汪小庆老师主持,江都、宝应、高邮、仪征和市区等地名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理念的践行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地。
课堂智慧开新境
江都区实验中学的韩英老师执教课题为《信息的搜索与遴选》,她以“我为家乡河湖代言”为主题,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们逐步深入探索信息搜索的奥秘。学生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搜索引擎的魅力,通过生活实例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从海量信息中遴选有价值的内容,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仪征市枣林湾学校巫安邦老师执教课题为《算法初探》,巫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们逐步走进算法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巫老师以帮助老师进行批改作业和统计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算法的基本知识。
仪征市枣林湾学校的钱正松老师执教课题为《互联网安全维护——争做网络安全推广员》,课堂上,钱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探讨互联网的安全风险,深入分析了风险产生的种种原因,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尽的分析以及精心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对网络安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帮助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苏州大学高邮实验学校的郑玉华老师执教课题为《网络系统的组成》,郑老师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复杂的网络系统知识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们。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联网设备,通过表格讲解网络硬件组成和功能,使学生对网络系统有了清晰认识。郑老师还结合学校网络架构案例,生动讲解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原理,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学生掌握。
宝应县国际学校的吴萧剑老师执教课题为《探索2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通过模拟周末探亲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使用搜索引擎和微信小程序查询公交线路,利用数字化技术留下学习成果,感受“互联网+交通”的便捷;吴老师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引导学生领悟“互联网+零售”的变革;最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探讨“互联网+”对其他社会行业的影响,深化对互联网新业态的理解。
研讨交流齐成长
在交流环节中,各位老师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及对大单元教学的独特见解。汪小庆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无生课堂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强调,教师应精准把控教学时间,确保课堂高效有序;同时,要紧跟目前深度学习和跨学科的教学理念,树立大单元和大项目的概念,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对初中阶段践行大单元教学,领衔人提出多条建议:
1.围绕学科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信息科技课程应围绕“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学科大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采用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兴趣性。
3.实施项目式学习(PBL):通过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信息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4.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5.利用在线教育资源:鉴于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兴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工具,特别是扬州市智慧学堂、江苏省智慧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学习资源,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6.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信息科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7.进行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持续改进。
8.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9.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深耕研,聚力绘新篇。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各县市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有助于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校将继续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