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3-11-20 访问量:355 |
让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其中模型与建模是重要的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高中生物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有实物、公式或数学表达式可依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对易于理解和建构,而对于什么是概念模型、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建构概念模型等并不清晰。本着教研从问题出发的原则,2023年11月15日,我校高二生物备课组进行了主题为《课堂教学中概念模型的建构》的教研活动,并邀请了扬州市教研员刘满希博士、江都区教研员贾亚兰老师莅临指导。
高二生物组备课组长鞠大鹏老师首先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进行简要分析,并对生物学中概念模型的类型进行了归纳介绍。
陈颖和芦瑶两位老师分别以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重要概念为专题,结合教材内容,落实到一节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她们是如何将概念模型的建构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并总结了概念模型建构的一般的步骤。

贾亚兰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汇报进行点评,认为教学中对概念模型的应用能较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日后常规教学的趋势。刘满希博士指出,对教材的研究是最重要的,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模型建构是非常值得一线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教研的价值所在。
随后,刘博士给大家作了《模型建构,提升核心素养的实践和探索》的讲座。他通过分享三个有关高中生物学模型运用的优质课内容,启发参会老师思考究竟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引领学生构建模型,而不是教师“构建”给学生看?刘博士指出,学习需要注重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季娴副校长最后进行简要总结,她指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概念模型的建构还存在过多干预、过多引导的现象,需要思考学生教师对学生概念模型的建构究竟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博士的讲座清晰地指导我们,教师的职能应该是呈现事实(或资料)、组织活动,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这样的模型才是学生真正建起来的,才是学生内化于心的素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教学要有整体观、发展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上好每一节课。
本次活动由鞠大鹏主任主持,育才中学生物组教师、我校高一、高三年级生物教师也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