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抵制网络谣言
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3-06-16  访问量:36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还记得上次我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庆祝二十大的召开,今天我以一个法制宣讲员的身份

来和大家谈一谈很多人遇到过甚至参与过的违法的事——那就是制造、传播网络谣言。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谣言为何在互联网上屡屡出现?近期,公安部公布的一批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案例能为我们认识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镜鉴:

案例1:江西曹某某为吸粉引流,在网络平台频繁发布“胡鑫宇尸体是假的”“胡鑫宇家属被公安机关抓获”等谣言信息。江西联合工作专班通报调查情况后,曹某某仍然罔顾事实,持续编造传播相关谣言,并为博取关注携粉丝前往致远中学旁开启直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220233月,苏州大学男生赵某峰为博取关注,多次盗用高中、大学同学、女性好友的照片,恶意p图造黄谣,严重侵害受害女性的肖像权、名誉权,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这些案例都具有典型意义。前者围绕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事件编造不实信息,甚至通过直播等手段扩大影响力,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后者有自媒体为吸粉引流,通过AI软件加工生成不实文章,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

还有一些谣言伪装成生活资讯,打着“温馨提示”的幌子通过网络传播;有的谣言穿着所谓“冷知识”“小技巧”的“马甲”,以科普的名义传播伪科学。造谣者之所以处心积虑、颠倒是非,为的就是“博取关注”“博取流量”,赚取平台补贴、增加广告收入或者带货牟利。

那么,我们中有些同学参与过的造谣、传谣又属于哪种类型呢?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强烈好奇心的驱使,很多同学喜欢打听“同学事、老师事、校园事”。与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不同,有些同学为了显示自己知道得多,不惜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凭借“脑补”杜撰,凭空捏造“小作文”,有的甚至添油加醋,混淆时间地点、故事主体人物,肆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有些未经核实的信息被加工后,已经面目全非,严重影响他人的声誉。有的谣言被坏人利用,甚至可能成为攻击国家、破坏社会治理和谐稳定的工具。一段时间后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但要想消除不实信息已经造成的危害和恶劣影响,需要付出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对于造黄谣的赵某锋,公安机关已作出拘留十天的行政处罚决定,而苏州大学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后续将按程序办理。在这里,也跟大家普及一下法律知识: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如果散布谣言,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国家会重拳出击,发现一个依法严厉打击一个,让网络谣言无处遁形,让造谣传谣者付出应有代价。希望同学们明辨是非,不造谣、不传谣,不做违反犯罪的事,如果遭遇谣言侵害,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让我们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钱秋燕

202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