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科学艺术节
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2-06-28  访问量:382

科艺协同共赢,五育融合共美

(本通讯全文刊登于2022年第19期《发明与创新》杂志)

“科学和艺术,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江都中学“科学艺术节”的前身是每年5月举办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从2016年开始,科学艺术节”从“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剥离,并将时间设定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三月,突破了活动周期短、学生参与浅、学科无交叉的困局,帮助学生跨学科发现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28届科学艺术节历时100多天,共设艺术与科学类(“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征文大赛)、文学与科学类(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物理与艺术类(水火箭短视频制作比赛)、化学与艺术类(元素周期表创意设计比赛)、生物与艺术类(细胞模型制作比赛)五大类,共吸引3个年级35个班级、180个团队、300多名选手和家庭参加。活动期间还举办了4个学科的奥赛冬令营,3个科技社团的科技冬令营,多个学生社团同期开展一系列主题展示、文创宣传等活动。

元素周期表创意设计:让想象与思维碰撞

经过同学们的一番奇思妙想,化学元素表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另类含义,元素符号似乎也变得生动起来,跃然纸上。化学元素周期表创意设计比赛共收到作品108件,评选出一等奖作品8件,二等奖作品20件,三等奖作品80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代表作品吧!

八卦形

作者:高一(span>4)班张润泽

设计解读:将中国传统八卦图融入普通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教师:季妹、姚广敏)

1八卦形化学元素周期表

阶梯式

作者:高一(span>10)班张宸烨杨致远潘泽宇高一(2)班吴文轩

设计理念:通过立体构型呈现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感悟元素排列方式的科学性,加深理解元素结构变化的周期性与性质变化的规律性二者之间的关联。(指导教师:吴毅、衡秀琴、李跃兰)

2阶梯式化学元素周期表

“冰墩墩”式

作者:高一(20)班景灿钱若曦吴语菲

设计解读:将“冰墩墩”可爱的形象与化学元素结合,在可爱形象的陪伴下,学习化学元素时可以更放松,让大家明白,学习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指导老师:高爱华王伟林)

3“冰墩墩”式化学元素周期表

转盘式

作者:高一(19)班储仇烨

设计解读:以圆形网状为基本图案,一共7层,每一圈都可以转动,可以考察对同族元素的认识,增加了交互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的同时便于加深记忆。(指导教师:高峰)

4转盘式化学元素周期表

此外,还有块式、扇式、钢琴键式、魔方式……颀赏了这么多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你是不是也想拿起笔来绘制一张呢?

5化学元素周期表创意设计部分获奖作品

细胞模型制作:让颜值与功能并存

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制作生物模型,这是一次提升动手能力的机会,更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开启。细胞模型制作比赛共收到作品56件,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33名。看看其中的获奖作品,是不是忍不住也想为同学们的创意点赞?

噬菌体

作者:高一(17)班任航陈诗泽李瑞

解析:噬菌体模型全身由塑料泡沫制作而成,因材料和工具的限制,以及操作的难度,头部的正十二面体由十五面体代替,噬菌体的底盘和尾丝以及头部与颈部采用牙签固定的方式,虽然不够稳固但可达到转动的效果。(指导老师:蒋楸月陈颖)

6噬菌体模型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作者:高一(15)班周歆晨

解析:该模型由粘土和卡纸制成。不同颜色的黏土区分了植物细胞不同的组成部分,颜色对比明显,一目了然。(指导老师:吉桂凤、吴海燕)

7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

细胞质膜结构

作者:高一(3)班印玟萱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由彩色粘土与牙签连接制成。上下两层的彩色粘土代表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牙签则是疏水的尾部。白色粘土代表的是蛋白质分子,它们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与糖链结合形成糖蛋白,在模型上显示为粉色粘土与白色粘土相接的部分。粉色粘土与白色粘土相接形成糖脂。(指导老师:蒋楸月、薛姣)

8细胞质膜结构模型

此外,还有多种材质的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模型、噬菌体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些模型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了解生物的结构模型。

9部分获奖作品

水火箭设计制作:让物理更好玩

“水火箭”的原理跟真正的火箭一样,舱体主要由饮料瓶衔接而成。将水注入动力舱加入高压,在反冲力作用下,“水火箭”即能快速升空。比赛共收到作品16件,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8件。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这些同学和他们的水火箭吧。

10高一(14)班朱理泽(指导老师:隋新、毛群)

11高一(14)班钱勇(指导老师:朱永林、毛群)

12高一(11)班徐忆恩(指导老师:孙婷、李冬芹)

13校内比赛现场

14颁奖仪式

本届“科学艺术节”还得到了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组委会、第二届“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科普征文活动举办方以及《发明与创新》杂志的指导支持。学校校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对活动开展给予关心和鼓励。

科学与艺术作为人们认识创造世界的不同方式,也是人类文明的两翼,在各个领域相生相伴、相互促进。在新时代五育并举,“双减”“三新”的背景下,中学生对科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生命呼唤和精神追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定能创境激趣、完善学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有着共同的初心使命,跨学科的整合建构必将创新启智、融合共美

(供稿:教科室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