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二九,砥砺今朝路
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21-12-13  访问量:386

墨客藏刀磨日月,书生有骨载昆仑。1935129日,一场气势如虹的学生爱国运动从北平爆发,学生们高呼“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汉奸卖国贼”等战斗檄文,铿锵有力地表达了与家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决心。这种决心与呐喊,将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最高潮,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1935年,是个多事之秋,何应钦与日本天津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达成《何梅协定》,中国政府撤走了在河北的党政机关,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并承诺禁止一切抗日活动,在整个华北局面势如累卵,危在旦夕之际,欲壑难填的日本得寸进尺,策动汉奸殷汝耕在华北五省搞所谓的自治,而蒋介石政府在这一连串危机面前一再妥协退让,而他“不许言抗日”话音的背后,只为腾出手来继续与共产党的“同室操戈”。

面对民族危亡,在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种在民族大义面前“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令世人为之侧目。

“一二·九”运动,其声势规模之大可与五四运动相媲美,但它的真正组织者是谁呢?党史研究者对此争议颇多,直到1995年身为运动领袖之一的谷景生撰写的回忆录问世,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展开的。相对于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胡适、罗家伦、傅斯年等均投身学术、成了造诣颇深的学界泰斗,一二九运动的领军人物则大多成了中共的高级干部。

如黄敬曾任第一任的天津市市长,黄华曾任外交部长,姚依林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而揭开历史谜团的谷景生等人,他们的历史功勋在党史著作中长期被湮没,即使面临数次政治运动的错误批判,他们仍旧三缄其口,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纪律,数十年坦然处之,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而领袖人物之一的中共高干黄敬,原名俞启威,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他的祖父俞明震,是鲁迅的恩师“恪士先生”,他的父亲俞大纯在民国政府身居高位,他作为绍兴俞氏家族的三少爷,不畏艰险、投身革命的初衷绝非迫于个人生计,而是出于心中崇高的信仰——怀揣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和世界,立志争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而我们同学们,你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光阴如梭,如何奋起拼搏,才能不负韶华?如何反躬自省,才能柳暗花明,步入正轨,前路坦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相信“云程发轫,万里可期”,“艰难困苦”,必将“玉汝于成”。


演讲者:历史教师褚芳晨,曾获江都区中学历史学科育花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