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珍贵的来信
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5-05-06  访问量:385

         一早来到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一封落款湖北襄阳的信,以为又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垃圾信件,便随手撕开信封。可打开信封,一个似乎沉沉的、细心用纸包了粘在信笺一角的物件地掉落在桌上。细细剥开,触目的是一枚江都县初级中学的校徽。
        
再看信封,赫然落款退休办张大明寄,便猜想可能是一位老校友的来信,于是,十分后悔自己的孟浪随便。 小心打开信封,里面除了校徽,还有一张照片,边角的字迹已然模糊不清,可见这张照片已经是经历了若干风雨经过了若干次的复制经过了若干次的凝视。这是张江中首届毕业生回乡摄影纪念,时间是1957828日。虽历经一甲子,照片上人物的青春面容依然历历可观。男孩子一色的偏分头,意气昂藏,不逊时下的小青年;女孩子大多两挂长辫,还有的将那水滑的长辫长长地垂在了身前;这是怎样的青春朝气!感谢摄影师,把那个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男子、女子的蓬勃和锐利定格在了平面上,随同身后的菁菁校园。我不知道现在,这些当年弦歌在校园中的男孩女孩如今是一番什么模样,但我知道,这张图片后面必然是滚滚红尘,沧海桑田。
       
随信还附了老先生的两份油印的成绩单,一份是原件,一份是蓝色复写纸的复印件。压头的是一方印:江都县初级中学章,朱文,繁体老宋字, 朴拙无巧,浑然大气,虽过了六十载,朱色如同新发印文如同新斫。
       
江都中学老校址在玉带桥南,据说当初那里有个不大的汪塘,便可想见当年这里的苍苍蒹葭,劳劳飞燕,还有照片中的这些人儿,在校园中来来复往往。 如今学校已是三迁,玉带桥南先为政府,已为酒店,一方汪塘已不复再见。于是,便想,那些老校友到哪里寻找过去的踪迹呢?

 

 

 

 

 

 

老先生的来信全文:


江都中学教务处

尊敬的老师:

    我是解放后成立江都县初级中学三乙班的学生,我叫张大明(是江都新闻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张辉的父亲)。我曾任当时的学生会副主席。在校三年,当时符天游校长病逝,一直无有校长,是副校长曹伯丹、徐子云主持工作,教我们的老师还记得几位,如夏长龄、马生寿、杨育龄、谈士祯、姜际云、梅应珊、戈巽、居瑞境等。我初中(1954年)毕业后,推荐考入华东第二工业学校(后改为扬州建筑工程学校)。中专毕业,分配到哈尔滨国营624厂工作;1969年,国家建设三线,我被调出,到湖北省(鄂西北山区),从参加选点、*(这个字看不清——笔者注)初设计、建设工厂。一辈子建成了两个大型军工企业(哈尔滨624厂新厂和湖北的国营第5137厂)。83年被兵器工业部任命担任5137厂党委副书记,后又任厂公会主席。1993年退二线,1995年退休。1996年到2013年夏,一直在江都居住。

    回厂养老期间,整理杂物,发现我们甲、乙、丙三个班部分同学在原校门口的照片,初中毕业时,学校制定的成绩统计表(张大明)、 “江都县初级中学校徽一枚(116)号。我想,作为60年前(1954年)的资料,可能比较难得,也比较可贵。现献给母校档案馆。

    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老校友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生    张大明

                                                                                   20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