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历史教研组2018-2019年度市级骨干教师读书心得(三)
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9-07-08  访问量:358

2018-2019年度市级骨干教师读书心得——历史教研组(三)

 

《致教师》读后感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蒋蓓1

【阅读书目】     

《致教师》


作者:朱永新,江苏大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书目简介】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 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阅读有感】

《致教师》以书信体方式呈现。每一封信,就是一次问题的探讨,思想的聚焦,心灵的呼应。

在《致教师》里,你读到的不是居高声自远的学术独白,也不是就事论事的实务指南,更不是老生常谈的道理重申,而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

以问题播种智慧。《致教师》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启,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有的叩问价值,关于信念、关于理想、关于幸福;有的探讨幸福,关于读书、关于研究,关于备课、关于班级建设;有的问道人生,关于职业境界,关于生活情趣,关于处事为人;有的讨论教育生活,关于仪式与细节,关于读书与写作,关于教室缔造与期末庆典……

每一个问题都有一束焦灼的目光,都是一场等待与倾听,一份信赖与虔诚。我想,朱先生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回应,不是简单的方法破解,而是思维方式的照亮。  

以幸福成全生命。其实《致教师》里的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朱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 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以幸福成全生命的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以现实求证未来。《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教育是一切的,也是一切的。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

  一个教师撒下的优良种子,终将会在岁月深处萌芽。或许,这就是今天对于明天、现实对于未来的坚忍而美好的求证

 

《人类简史》读后感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蒋蓓2

【阅读书目】 

《人类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其关注的领域横跨历史学、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他从宏观角度切入的研究往往得到颇具新意而又耐人寻味的观点,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书目简介】

《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历史提出了新的诠释。

【阅读有感】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脚印,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从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8世纪的美国独立宣言,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历史上的人类,主要面对的是饥饿、疾病、暴力、战争,虽然发展的道路非常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而现在的人类,面对着排山倒海般的信息轰炸,让人们真伪难辨、无所适从;环境日益恶化,而所有国家却不能勠力同心;人类掌握着毁灭世界的终极杀手核武器,而民族主义却在日益抬头;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有可能让普通人失去一切社会地位,变得无足轻重;自由主义逐渐衰亡,而人们还找不到未来发展的道路。相比于历史上的人类,现在的人类,虽然不再需要担忧基本的生存,但面对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可一旦跌倒可能就会万劫不复。

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在大历史中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正如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

 

《包容的智慧》读后感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蒋蓓3

【阅读书目】 

《包容的智慧》


作者:赵晓波

【书目简介】

大海之所以成其为大海,是因为它能容纳百川之水。包容首先是一种胸怀,包容更是一种智慧,包容也是一门精深的艺术。

给每一颗草以花开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颗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试着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一切。

本书分九个专题81篇文章,告诉大家什么是包容?如何去包容?告诫人们试着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

【阅读有感】

包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包容便是一种大祸临头面不改容的潇洒。别人批评了你,想想自己的过失;同事误解了你,想想别人的难处;朋友出卖了你,想想终于又看清了一个人的为人。天下没有渡不了的河,没有过不去的山,也没有解不开的结。人生就是那么几十年,有什么事值得非要耿耿于怀,搞得自己不开心呢?记住:开开心心地生活和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包容是一种承受。当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功过是非任人评说。工作上,尽量不给领导添麻烦,生活上,切记不要放纵自己。高山因为承受着土石树木,所以才变得雄伟;大海正是容纳了百川,所以方显得辽阔。记得如来佛像两边的对联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如果能对任何不顺心的事情都能一笑了之,生活中还有什么事能使你不开心的呢?记住:任何事情退一步都是海阔天空。   

包容是一种理解,一种体谅。在几十亿人中,能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份。世界上没有和你完全一样的人。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幸运。让我们抛弃勾心斗角,扔掉尔虞我诈,让心与心相容,让情与情相通。包容应该是相互的,在一个单位上班,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同事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需要相互包容,不要想到天底下只有自己最聪明,如果你那样想,首先就说明你不聪明,要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就算没有了你,太阳一样会升起,能在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福份;在家庭生活中,上一辈与下一辈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同样需要包容,因为,对我们而言,都只有今生,而没有来世。   

包容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要包容别人,有时就得委屈自己。但是,人并非天生就是圣人,要养成包容的品格,就要从小事做起,在小事上不苛求别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了你自己。

在如今这样一个追逐功利的又很浮躁的社会中读《包容的智慧》,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