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9-06-19 访问量:353 |
2018-2019年度市级骨干教师读书心得——化学教研组(三)
《读书与做人》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樊德雨(1)
【阅读书目】
《读书与做人》
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2009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问,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解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
【书目简介】
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深入浅出、朴实动人。《读书与做人》精选了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六十余篇,反映了季老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阅读有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活在物质富足、信息通畅、城市文明、社会开放,国家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新时代。国家为我们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青春施展才华、追梦未来,创造无限可能。但是,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现实的“骨感”,也让我们的内心时常挤满成长的烦恼和失落的无奈。青春吐芳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我们一起重温季老的《读书与做人》,从书中找寻答案。
当读到成功篇章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成功”是每一个有志青年不懈求索的目标,季老的经历和感悟给出了答案。
论天资,是指天生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和禀赋,还包括出身的高低贫贵,这些都能带给你与生俱来的优势。但人生好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在起跑线上,每个人的起点都大相径庭,有的人天生聪慧,有的人中庸平常,有的人出身富庶,有的人出生贫苦。年轻人不必过度看重天资,整天抱怨“资”不如人,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天资的差别,但可以在后天通过人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季老自己也说,“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书中,季老还谈了对机遇的看法:“谈到机遇……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许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大师成功的一面,认为这些人是幸运垂青,而忽略了他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季老治学生涯最重要的时期莫过于他在德国求学的十年。“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剧烈进行……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我忍受了空前的饥饿,终日饥肠辘辘,天上还有飞机轰炸……就在这样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苦读不辍。一九四一年,通过论文答辩和口试,以全优成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平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出自家道中落的青年,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国度求学,其间又赶上世界大战的冲击,本就贫困加之物质匮乏、态势动荡,在如此艰苦条件下还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体现出一位求学青年何等的勤奋、艰辛和执着!同样在青年时代经历过艰苦知青岁月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七年间坚持不懈勤奋学习,读完了他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这些经历和积累都为他们日后的勃发集聚了厚重的积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签。这个时代,国家为我们提供安稳的生活环境、充足的学习机会以及尽情施展的舞台;这个时代,我们有幸赶上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经历由大变强的伟大历程;这个时代,我们也将在国家走向繁荣复兴的道路上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重担。但无论是什么时代,人生的挫折、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压力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都会面对。特别是青年时期,最是容易被偏颇的言论所误导,被社会一些“假象”所迷惑,被现实的压力压弯腰。也正因为此,越是志向远大的青年越是坚信只有勤奋才能为战胜困难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勤奋才能为成长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读完此书,心里的崇敬、震撼、共鸣仍然无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季老论读书与做人,真实讲述读书治学的方法和感悟,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深于情而不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的笔调述之,给人精神的启迪。
勤奋是人们终生的“护身符”,越努力越容易获得机遇,就越接近成功。对于我们青年一代,在该勤奋努力的年龄,必须选择不懈奋斗。时代在赋予我们重担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机遇。无论从航天员到寒窗学士,从科研工作者到海外护航官兵,从基层村官到海归科技人才,新时代的青年在各自岗位勤奋努力,不少已经崭露头角,他们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又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利用青春优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个人梦想汇入新时代的滚滚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青春的色彩更加绚烂。
国学大师王国维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里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季老文中写到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让我们以此共勉!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樊德雨(2)
【阅读书目】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
作者简介:方向东,知名策划人,青年作家,原名赵文明,曾任世纪鸿蒙管理顾问公司首席咨询师,执行董事,总经理。出版《再苦也要笑一笑》《学会包容》等多部畅销图书,深受读者喜爱。
【书目简介】
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其人文精神和魅力经过百年积淀愈久弥新。而作为社会各界精英的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他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勤奋、克己、宽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甄选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北大学子的思想精髓、经验之谈,以及名人寻常而又非凡的成功经历等,提炼并归纳出了24种最适合现代中国青年人的人生哲学,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北大哲学的精髓与魅力。
【阅读有感】
北大,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国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日积月累的文化底蕴逐渐塑造了她特有的人文魅力。在全国,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徜徉于“一塔湖图”之间,聆听学界大师的教诲,但仅有少数佼佼者能有幸踏足未名湖畔。北大,由新文化温养又反哺中国,至今依然坚定地屹立在文化的前沿,形成了她自己的北大精神。而《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一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们讲解了百年北大的精髓。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很多人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对此,我们可以联系前北大校长胡适先生所说的那句话,“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要有独立个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
蔡元培校长为北大这所百年名校定下基调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无疑在强调,北大是宽容的北大,北大人都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北大人。独立的思想源于独立的思考。不管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新时代的人们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这一基本素质,而学生时代,正是培养这一素质的黄金时代。
很多伟大的发明家都指出,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独立深入的思考,正如数学家高斯所说的:“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和突破。对学生来说,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就只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跟在老师、教授身后亦步亦趋,永远不会有更大的成就。
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北大精神。读了本书,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独立思考是如此的重要,你也会知道,如何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为巩固江山、促进民族交流建功立业;鲁迅弃医从文,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晋商弃仕从商,成就了享誉数百年的“海内最富”……古往今来的无数例子充分说明了认清自己对打造成功的重要性。
认清自己,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这就是我们参加地税工作后,需要从北大精神中汲取的精神养分。借助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如何才能做到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怎样才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今天的中国,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缺少有智慧的人。因为有能力,他们成了成功者,然而成功之后却因此陷入了无所事事的迷茫,或者干脆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这些都是缺少智慧的表现。北大精神中恰恰包含了很多先哲的智慧,比如“常怀感恩之心”“成功永无止境”“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等,这些是事业有成者最应该从北大精神中汲取的养分。
北大是精英荟萃之地,多少人在这里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北大精神是人生哲学的汇集,无数人在这些人生哲学的引导下实现了个人价值。其实每一位读过此书的人都能够充分汲取北大精神的精华,用一种全新的理念经营自己的人生。这就是《受益一本的北大哲学课》对我们的指导。
《羊皮卷》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樊德雨(3)
【阅读书目】
《羊皮卷》
作者简介:奥格•曼狄诺(Og Mandino,1923-1996),世界知名励志和心灵自助书籍作家,他的18部励志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世界的销量超过4000万册,代表作为享誉世界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通过其感人至深的作品和无数场振奋人心的演说,他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推销员”。
【书目简介】
《羊皮卷》是从世界上最伟大的文献中摘选并整理出来的。内容几乎涉及有关成功学的方方面面。作者用独到犀利的视角,极富感召力的理论,引导人们人《羊皮卷》中汲取思想的养料,获得启示,引发思考,使之成为本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励志书。
【阅读有感】
最近读了奥格•曼狄诺所着的《羊皮卷》。起初我总认为这是本写给已在职场中的人们的书,然而读完后我便觉得它不仅是一本“商业圣经”更是一本“人生圣经”。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却是亘古不变的。心灵的纯净会带来纯净的生活和纯净的身体;同样,肮脏的心灵会带来腐朽的生活和腐化的身体。太多的人都在忙于改善自己在物质社会中的地位,拼命地占有一切,却不知生命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去生活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实现目标去改变一生。
而《羊皮卷》就是这样一本讲述人生规则的励志经典。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坚持不懈、自我肯定、珍惜生命、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重视自身价值,这几大主题便构成了《羊皮卷》的精华所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变化陡然——日新月异忘掉昨天,忘掉上月,忘掉去年;忘记那些愁云惨淡的日子,忘记每日的失败和失望。所有的一切皆成过去,新的一天业已来临。过去自己盼都盼不来的日子,现在就在眼前:我们要有此翻开生命中新的乐章;我们就要开始从不同章节中学习成功的巨大秘密。
读完此书,你将会把它们汇集成为自己企盼的奔流不止的大江大河。当你领悟完这启迪人心的《羊皮卷》,你会发现生活的变化已天翻地覆,身体里仿佛有一股成功的体悟在缓结地流动,成功的大门随即为你敞开。
生活中有人高估了自己,有些人却低估了自己,有的人自负自满,有的人惶恐不安,从而没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迷失了方向。有时候我们常常会败在自己的不自信,缺乏勇气上,孰不知成功已在前方某个拐角处。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我击垮。”因此无论我们遇到何种挫折都要坚信: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今天,我已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老茧;今天,我重新来到这个世上,失败不再是我奋斗的代价,我会在智慧的指引下,走出失败的阴影,步入健康、快乐的乐园,因为我是自然界中最伟大的奇迹。
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感受世界的美好,用所付出的爱净化自己的灵魂,去感化其他非己。我爱雄心勃勃的人,因为他们给我灵感。我爱失败的人,因为他们给我教训。我爱王侯将相,因为他们也曾平凡。我爱谦恭的人,因为他们非凡。我爱富人,因为他们。我爱穷人。因为穷人太多了。我爱少年,因为他们真诚。我爱长者,因为他们有智慧。我爱美丽的人,因为他们眼中流露着凄迷。我爱丑陋的人,因为他们有颗宁静的心。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不可磨灭的伟大成功者的思想精髓,并以文字的形式将其流传下来。面对世人事业的挫折、精神的荒芜、思想的消极、命运的困扰、生活的无助,他们希望用自己成功经历的点点滴滴因令人,用真实的故事去打动人,抚慰人们迷茫的心灵,为人们指明一条条通向成功与幸福之路。
我们知道,那些优秀的书籍给与我们的东西,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瞬间即逝的刺激,而是生存的自信和做人必备的才能和勇气,也唤醒我们的心灵,使人对成功坚定信念。书籍并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移交给我们,而是促使我们内在的东西喷涌而出。奥格•曼狄诺的这本《羊皮卷》无疑会带给你最希望得到的一切。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骨干 吴毅(1)
【阅读书目】
《不跪着教书》
作者简介:吴非,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被授予首届"林放杂文奖"。
【图书简介】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记录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作者怀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思,从教育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应有的追求,披露了人们都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表达了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关注。对现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功利浮躁的众生相,对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或无情讥刺……"不跪着教书"是作者20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它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新颖深刻,文笔老练,促人深思,广受好评,展示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风范,被许多学校作为教师必读书。
【阅读有感】
书的作者是一位善于思考的长者,也是一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任教于南师大附中。他叫吴非,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这本书。虽是随笔杂感,但也用其中几篇杂文的题目将全书细分为: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六个板块。虽是随笔杂感,却没有散文杂文般零散朦胧,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每个问题都掷地有声,让我一边读,一边问着自己:是这样吗?
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是一个教师应该有的终身的姿态。对于教学,只有不跪着,并且站直了,才能做得好。无法想象,一个跪着的老师又如何能教出正直、光明磊落的学生。
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恰到好处的挫折》读书笔记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骨干 吴毅(2)
【阅读书目】
《恰到好处的挫折》
作者:牧之,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长期在北晚、中青报、读者、知音等报刊杂志发表专栏文章。著有《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微表情心理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怪诞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等畅销图书。
【图书简介】
本书采用大量生动的事例,结合简明而实用的理论,从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对人的影响入手,总结出众多应对挫折的法则,阐释了人们在面对挫折和人生危机时如何调整心境,介绍了超越挫折、扭转人生的方法,帮助读者获得人生的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动力。每一次挫折都是一份成长的礼物,只要学会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不难超越挫折,向成功迈进。
【阅读有感】
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境、失败等各种各样的挫折,在挫折面前,有人变得强大,有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历程,是迈向成功殿堂必经的关口。每当遭遇挫折时,大多数人会裹足不前,因为他们认识不到挫折也仅仅是旅程的一部分。把挫折当作朋友,当作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压不垮自己的总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成熟。
很多人遭遇挫折时犹如走入迷雾,无人引领,不知何去何从。而该书深入剖析了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容易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扰和不适,引导我们调适心理、掌控情绪,教给我们应对挫折的技巧和方法,从挫折中成长,获得坚强勇敢的个性品质。通过阅读该书给我带来了一份成长的欣喜,一个健康的心态,一种进步的动力,一些改变的勇气和一颗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心。只要我能坚定信念,直面挫折,战胜挫折,超越挫折,最终就可以拨云见日。
很多时候往往是心态决定成败。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认为是环境制约了我们。其实,真正制约我们的并非是环境,而是我们的心态。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败。
心态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反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反应也有迥然不同的情况。
事实上,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心态可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积极心态的特点是信心、希望、诚实、爱心和踏实;消极心态的特点是悲观、失望、自卑、虚伪和欺骗。积极心态有助于发挥潜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心态则排斥这些东西,夺走生活中的一切,使人终生陷在谷底,即使爬到了人生巅峰,也会被它拖下来。
那些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去发挥自己才能的人,都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克服挫折,进而获得成功。
如何看待人生、看待挫折,由我们自己决定。无论在哪种环境中,我们都有一种选择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正确的心态。心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逆境中保持心灵的自由
有时候,当我们确实处于恶劣的客观环境中,无力无望改变现实,如何使自己不沉溺于败局,而保持开朗和拥有力量呢?
当我们对外部自由无能为力时,也不要放弃,要培养自我的心灵自由,将自我引向积极和美好的一面。生活总是这个样子,想美好的事情,你就会找到快乐,走向成功;总想失意的事情,就会走向失望的深渊。
一定要记住,你有选择的力量。选择健康、快乐和幸福,你的潜意识就会接受,并使你成为这样的人;选择做一个健康、快乐、友善的人,整个世界就会跟着你反应。
逆境中保持自由的心境,始终在内心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终能为自己赢来好的外在环境。
不曾受伤怎会坚强,不曾跌倒怎会成长。历经挫折的锤炼,成功才更持久。你受的苦流的泪淌的汗,终将照亮未来的路。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骨干 吴毅(3)
【阅读书目】
《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
【图书简介】
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书中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阅读有感】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又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让他们终生受益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父母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实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我常常因为学生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为学生不听话而苦恼,为学生违反纪律而不耐烦。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我们的学生,从上学至今,他们受到的批评、指责远远多于鼓励,我们更应该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给予鼓励。但也要注意,我们是为了改善而努力,不必期待完美,完美是一种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沉淀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愿意因为无法达到一个大人或他们自己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当孩子们发生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做一些能让被他们冒犯的人感觉好起来的事情,以此做为弥补。当孩子受到鼓励做出弥补时,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他们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例如,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具有好的领导能力,这些学生经过培训之后成为了“同伴辅导员”,用他们的领导能力帮助其它学生。
尼尔森认为,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他教给孩子责任感。孩子们在帮助别人时,才会感觉更好。以非惩罚性的方式让孩子们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所造成的任何后果的机会。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因此知道了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必担心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
《正面管教》这本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启发我们在教育上着重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合上书本,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拿出来拜读,先改变观念,再付诸行动,改变从一言一行开始,才可能真正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