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9-06-14 访问量:344 |
2018-2019年度市级骨干教师读书心得——物理教研组(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能手 潘婷(1)
【阅读书目】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阅读有感】
现如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高速腾飞。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能否通过自己的引导和讲解让自己的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成为了各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通读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另外,我还查阅了很多关于物理新课程的资料。现写些自己对课改的看法:
一、新课程教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考虑课程目标、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过去相比,不再是以前的物理本身的知识和结构为出发点向学生讲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而是以物理的知识内容为素材,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在内容安排上教材中使用大量图片,形象生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科学的内涵。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性格,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良人才。
二、注重从生活启迪通向物理知识的大门
教材对知识内容和规律的揭示方式多从社会生活的实例中引入,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的体会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和意义。不仅仅是教材,很多的课后练习的原型也是来源与生活,让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检验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三、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所学物理知识和规律,都要求同学们能够通过各种实验来亲身体会。如加速度这一重要的概念,学生都可以通过做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来感知加速度的含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总结得出一系列关于加速度的公式,以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加速度的进一步探究。找几个加速度各不相同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小汽车、卡车),让学生们自己测量从启动到同一速度多花费时间的长短,把学习的加速度知识用来解释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四、关心人类科技的发展
神五神六的升空,嫦娥一号中华名族的千年奔月梦等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物理学习者必须有所了解。这不仅是我们中华名族的骄傲,更是我没么物理学习人的骄傲。让学生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荣誉感,还给他们带去无限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学习。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就培养了他们热爱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培养出来国家所需要的科学技术人才,为国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做贡献,也实现老师教书育人的梦想。
五、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
学校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把学生的各方面现状甚至进步都纳入到个人的评价中去。现在学校记录的不是一串串数字而以,而是实验、制作、活动等全方面的记录。也就是说,现行的新课标更加的注重了学生全面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如此,不仅是学生自己就是老师和家长也会也感觉到新课程教改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塑造来说是很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给学生带来福音才是至关重要的事。
了解到课改中的这些关键改变,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将政策很好的落实下去。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动手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较困难的课程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精心设计各种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学习有趣,有味!另外,现在大多学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否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工具也成为教学好坏的关键。所以,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本领也要很好的培养,为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优秀课件打下基础。总之,素质教育牢记于心,便能成为新课程教改下的优秀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成为帮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能手 潘婷(2)
【阅读书目】
《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苏鸿,男,1973年10月出生,湖北人。现任职于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职称。199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阅读有感】
《高效的课堂》,这个名字对教师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的追求。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最近,学校为老师购买了一本名为《高效课堂》的书籍,虽然关于物理的内容较少,但看罢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践,有一些感想。
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学校的生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校对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及实践等相继作出了更为科学的应答。
比较前卫的教师的课堂上,主要问题大多是理念理解有偏差,教学组织、实施策略少,收放调控失度,合作探究效率低;对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规范了解少,试验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很多时候试验的目的仅仅是验证结论,而不是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创新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充分培养;对后进生关注不够,不能面向全体。
一般教师的课堂上,则更多的是在评估压力下为应付书面考试而教,偏离了课程核心目标,违背学科教学规律,死记硬背课本上为数不多的概念、结论和试验要点,课外观察、试验、科技活动很少有人组织。
这样的教学应该说不是高效的课堂,什么才是高效的课堂呢,我查了一些资料,有说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有说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指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有说所谓高效的课堂,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我觉得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教学能手 潘婷(3)
【阅读书目】
《做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书目简介】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阅读有感】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在阅读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在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后,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的管理呀,“后进生”转化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我们有时脸色铁青声色俱厉地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正是因为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没有达到境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正好的老师会宽容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问题讲透。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徐立新(1)
【阅读书目】
《教育的力量》
作者简介:李镇西,我国有名教育专家,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后进生”转化、班级民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好看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书目简介】
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很好教师撰写的一本旨在服务教师、指导教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艺术的职业素质培养书。这些作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紧紧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以及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心得,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阅读有感】
读完《教育的力量》一书,深深感受到教育力量的无限和美妙。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而作为教师,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就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所以,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教师是最能体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领域,只有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效,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底的声音,更要注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尊重学生,善待“后进生”,对于既敏感又有自尊的孩子,有时要善于给面子,让优生更优,让“面子生”更有尊严,让“后进生”鼓足力量和勇气不断前行,因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被重视,要学会用爱和坚守,等待花开。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徐立新(2)
【阅读书目】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
作者简介:赵国忠,1971年生于南京,教育管理本科毕业,并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任职于江苏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先后担任过江苏省省级骨干教师班和骨干教师班班主任,多次主持全国性名师、名校长研讨活动。喜欢阅读和思考,关注中国教育,注重基础教育研究。
【书目简介】
中国第一部研究优秀教师标准的经典著作。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有其特殊的品质,正是这些特殊的品质使他们成为教师中的优秀者。世界各国在优秀教师评选时,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些特殊的品质作为最重要的标准:优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高尚灵魂的塑造者、是美好人生的导航者、是智慧的管理者、是快乐的智者。
【阅读有感】
读完《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一书感受良多,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分享,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灌输,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宽容,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尽可能的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的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要做到如此这般,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学会合作,合作需要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学会选择,每个人或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学会选择,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和便利的世界,人生的历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学会创新,教师能够不断的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式,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名优秀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根本,始终保持教学激情是核心,要力争做一名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美好人生的导航者,还要善于做一名智慧的管理者和快乐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自身的师德师品,对学生奉献自己的一颗爱心,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讲究教学方法方式,深入浅出,让学生从内心充分感受到学习是一个增长知识,快乐成长的过程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读书心得
江苏省江都中学 学科带头人 徐立新(3)
【阅读书目】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作者简介:林华民,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家庭教育艺术研究。著有《未来教育——让中国学生把握21世纪》、《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等,还发表了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
【书目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共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 “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 “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等五个部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通过生动的语言、简明的提法、易操作的建议,为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幸福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阅读有感】
读完《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有一种不会放弃继续阅读的冲动,因为这是一本教育智慧与课堂实战方法,专门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座,是案例式教育专著,它以生动的语言与真实的案例阐述了作者对教学的独到见解。教师要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的探索,以便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做出新的解释,教师学会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是一种心态,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人格特征,教师学会创新,体现于自己的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一定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这些品质就是极其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是好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内在资质。
本书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同时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教学能手,自身必须具备两基素:一是所教学科的基本专业素质,二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更感受到决定一位教师工作成就的不仅是他的两基素质,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个人的工作观、人生观和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