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江都中学 发布日期: 2015-05-31 访问量:318 |
守住常识守住心
作者 徐 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财富在这里诞生,常识却在这里走远,一同携走的还有我们那颗澄澈的心。(引用自然贴切,对比鲜明,形象地点题)
所以更要守住常识,守住心!(单独成段,亮出观点,扣住材料关键词,准确有力)
常识不仅仅是正常的认识,若仅如此当反者愈多,常识却变成反常识了。常识更应该是“常识”“正识”。它应该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正确的对事物的认识,是心的世界观!而反常识、伪常识正是违背了民族本心的错误认识,欲以其壮美禁果为诱,使我们丢失常识,丢失本心。如此看来,常识必守,我心必坚。(界定常识,提出新解,自然解决了论点中“常识”与“心”的关系;部分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影响阅卷)
(台湾作家)简媜写道:“在任何困苦的时期,都要找到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当生存取代了生活,当金钱名利取代了道德律令,我们的心就失了,如此一来,常识被歪曲的反常识取代也并非匪夷所思。而此危害,是极为巨大的。若是红军战士缺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常识,他们又怎么可能成功长征,挽救中国。如果最帅火警缺了“将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的常识,他怎么又能勇冲火场,受人敬仰。如果我们都少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常识,那么考上大学又有何用?国家如何进步,世界如何革新?所以,如今谈守住常识,守住心的问题就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关乎每个个体乃至国计民生的大事件了啊!(揭示原因,指出危害,进而上升到国计民生的高度,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赞!当然,论据单薄是瑕疵)
常识之守护必先从心灵开始,只有从心灵上为常识正本清源,才能使反常识、伪常识退却,才能使真正的正确认识长存于心。“心灵是世界的钥匙。”歌德这么说过。当我们的内心深处寻到了真正的常识,我们才能以此为钥打开世界的光艳门扉,才能享受纳兰一样“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愉悦自得,才能如东坡一样自在体会“杖藜徐步轻斜阳”的绝妙之处,才能如才女伍尔芙一般“于原野间恣意起舞”。(正面分析,引用既营造了守护的美好,又展示了作者较丰厚的积累,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常识之守护也必先从吾心开始,从每一个微小社会构成开始。光有周小平在反常识的社会潮流中呐喊“请不要辜负这个中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于心中站立,大声为常识、为心灵正本清源,常识之和煦微风才能吹遍神州大地,才能抚平每一颗心上反常识的无端凸起。(更进一层,由点及面,点出解决之道)
温水沏俗俗成雅。惟有从心底守护,才能沏得一壶常识飘香,我心弥漫。(理性之光却以形象呈现,似品铁观音,虽有淡淡苦涩,却余味悠长)
【简评】
此文为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64分作文。文章开口很小,却火力集中,论述自然充分有力;以心立论,属于众里寻他,让人眼前一亮;思想的充盈,才情的洋溢,都体现行间字里。64分,实至名归!
解剖反常识
作者 王佳伟
当今的社会常识常常被颠覆。要想一改风俗,则必要深究其根源,从源头来改变社会风气。(不作雕饰,直奔主题,方向明确)
纵向地来讲,社会常识被颠覆,主要是中国的历史遗留。这个病根在建国之始未能根除,反为文革,把社会的根基给破坏了。因而从前在封建社会中的常识得以盛行。中国的近代化,早先便只注重器物,于今,现代化仍未能使得国民素质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重视经济发展却未能关注素质教育,为这些为常识的盛行埋下伏笔。从政治建设上,制度创新很少,而人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不高,使社会正气难以弘扬。历史的车轮在前进,国民素质的发展却滞后。(从历史角度探讨,挖掘出历史背景,厚重)
横向来看如今的社会层面。社会环境的耳濡目染,使得伪常识盛行,培养了一代一代的接班人。在教育上,也太过于功利,未能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举思想品德学习来说,很多时候,这只是用来背记拿分的工具,未能起到思想引导的作用。由家庭来看,家长往往为了孩子混得如鱼得水,讲述一些人生常识,进一步加重了误导。常识的传承成为了伪常识的传承。(从现实环境反思,切中时弊,沉重)
在我看来,改变社会常识,必要通过教育手段。一者,可以塑形的、有希望的便是青年们,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如果不重视他们的发展,无疑给社会进步留下了极大的困难,常识自然也难以纠正。二者,教育虽不及成型的中老年人,但他们皆维系一家,孩子的希望即一家的希望。中国的家长们是极为乐意付出的。既然如此,那么教育上有树立常识的要求,那么他们自会配合,甚至耳濡目染地改变着。譬如,孩子需被教育不扔垃圾,则家长们必不会乱扔。三者,教育为国家百年大计,其利又岂在拨乱反正,纠正常识。吾国之兴,亦庶几在此。冀望人才辈出,豪杰蜂起之日,又岂远哉?当然,教育固然作用巨大,仍不可以足用。一帮热血青年成事亦待时日。只争朝夕,于各行各业进行常识的宣传,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常识行为的处罚力度,肃清不正之气,使常识的社会环境得以确立。我以为,仍有一政治建设不可忘,这是调动中年人践行常识积极性的有力手段。倘欲预政,常识岂得不立?自此,常识可以更为弘扬。(集中阐述解决之道,见解独到,言之成理)
若果能实现这些想法,想来,伪常识应当灭迹。(结尾呼应开头,看似轻描淡写,信心却自然流露)
【简评】
此文为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63分作文。思想的丰富,思维的缜密,行文的严谨,分析的深入,是作文卓然而立、立于不足之地的不二法门。佳伟能扬己所长,写出个性之作,实为难得。如果把题目再艺术化一点,让语言表达更严谨一点,让素材更充实更贴近现实一点,更赞!63分,是最好回报。
【下水作文】
常识依旧唤东风
韩松林
常识不可违背,本是常识;可如今世道却有些逆天,反常识、伪常识大行其道,不破,堪忧。
如何去破?当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辩证施治。病态的社会,病因何在呢?
自然,我们常会把一切归结为功利的社会现实与充满私欲的人心,这固然不错。可功利的现实也非现在才有,人不为己的自我意识也可谓与生俱来,何以今天文明程度远超古代社会,却反常识屡见不鲜?而且,相比我们,西方社会市场经济更为发达,人欲更应横流,却没有伪常识等盛行的土壤呢?
细细想来,原因起码有“三失”。
一是社会舆论氛围之偏失。这主要是各种媒体之过,宣传文化部门的不作为。开放的社会,开放的媒体,开放的舆论,其不正常的导向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导致社会道德层面的反常识盛行。君不见,当我们的媒体为了眼球,为了利润,置基本操守于不顾,不断推出“好歌曲”、“好声音”等所谓的励志节目,制造出一幕幕一夜成名的神话时;当以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于敏等为代表的正能量,长期在媒体上寂寂无声、社会上默默无闻时,我们传统的勤奋踏实成就自我的常识怎能不被投机取巧追求捷径的反常识颠覆?当哪些动刀动斧人造脸孔身材被正常接受时,自然之美最美的常识又岂能不被颠覆?一个社会有些反常之人做出些反常之事,很正常,不可怕。悲哀的是,如果推波助澜之下,反常成了氛围,人们视之为常,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就实在可怕了。媒体之偏,始作俑者啊!
二是社会转型规范之缺失。我们的改革是空前的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型期阵痛难免。因为我们金融改革不彻底,让一夜暴富成为可能;因为我们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让人有漏洞可钻;因为我们的政治制度不够完善,贪腐现象屡禁不止,诸种缺失,不一而足。由此造成的种种不正常堂而皇之的上演,其负面效应是,守法经营反常,不法致富倒正常;诚信待人不正常,防人之心倒很正常;廉洁奉公不正常,不贪白不贪倒正常;规范缺失,制度不严,在我们这个自古就信奉人情关系的社会,更易反常识、伪常识滋生壮大!
其实,以上两点还只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如果我们有个恪守社会常识、道德价值的内心,一切当不在话下。可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个人道德素质的流失才是反常之风愈演愈烈的根本所在。这第三失,不仅自我失守,更会推波助澜、助纣为虐呀!
如此看来,不破不立,大破方能大立。如果我们能筑起思想防线,定力不失;如果我们依法治国,法治不失;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坚守良知,责任不失。常识回归可期,和谐社会可建,民族复兴有望!
常识寒冬犹坚守,不信东风换不回!倘能如此,甚喜!